1 湿包的定义
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和冷却后,灭菌包比灭菌前重 3%。判断标准为,灭菌包手感潮湿,或灭菌包外有明显水渍,化学指示或胶带有水痕迹;灭菌包内器械出现水滴。即使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监测都合格,湿包也应视为灭菌失败包。湿包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凡是因为灭菌包的自身结构原因引发的湿包,我们称为内因。
2 湿包内因
主要是包装的问题和打包人员的技术以及经验造成的影响。
(1 )灭菌包超大(大于 30 cm×30 cm×50 cm)、超重(敷料包超过 5 kg,器械包大于 7 kg)。这种是底部出现湿润,还常常会弄湿位于其正下方位置的其他灭菌包;有些敷料包在外面看不出来湿包,临床科室用的时候才会发现内部织物潮湿。防范措施:消毒员发现超大超重的灭菌包,应通知包装人员,分两包重新包装。遇到接近超标的临界包件,将其放置在灭菌器的最下一层,让灭菌过程中可能大量滴下的冷凝水,掉到灭菌器底部蒸发排放。
(2 )灭菌包容器摆放不正确。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要求: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消毒员摆放时应严格按照要求,仔细观察和触摸包件,发现有盖的容器,剔除重新包装,防止容器内存水。
(3 )复合器械堆叠无序,密度过大。在我们的湿包记录中,大器械湿包比例是最高的。防范措施: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大器械拆小拆细,器械平放,包与包之间应留有间隙,利于蒸汽的穿透。目前的标准对器械密度还没有规定限制,要求消毒员装载时注意检查,尽量剔除这方面的器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