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可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高校以及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整体呈现出人流量多、人员复杂、设备复杂、开放管理等特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近年来火灾、爆炸、中毒、电击、腐蚀等事故在高校实验室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为了使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对近些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1 高校实验室事故原因分析
据统计分析, 火灾和爆炸是实验室事故的主要类型,约占实验室安全事故的80%以上,多由易燃易爆化学品或容器压力过大引起。中毒事故发生较少,但是造成的人员伤亡较为严重,多由毒性气体物质引发,如一氧化碳、液氨、液氯等。电击和腐蚀事故所占比例最小,多由设备故障、电路老化漏电等引起。这些事故发生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设备与环境因素,比如设备老化、故障、防护失效、实验室脏乱等,但是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比如操作失误、违规、马虎大意等,无论是设备与环境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与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
2 “7S”管理体系的应用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正常运行,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验室具体情况,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常见的“5S”管理起源于日本,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具体指整理(seif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目前企业、医院、图书馆等已将5S 管理应用到日常管理之中。随着人们对这一管理体系认识的不断深入,管理体系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有人在“5S”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安全(safety)、节约(saving),故被称为“7S”管理。高校实验室和企业的现场管理存在诸多的相似性,在此,本文尝试将“7S”管理应用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旨在减少实验室隐藏的安全隐患,改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现状。“7S”管理在该院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1) 实验人员管理。再好的管理体系也需要人来执行推动,所以“7S”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高素质、高水准的实验人员队伍作为支撑。实验室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考核和教育。实验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该院实验室定期加强有关政策、规章制度的培训,并且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开展交流合作,到国内重点实验室进修、实践、考察,提升实验室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工作是客观评价实验人员工作能力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该院实验室根据自身学科性质和发展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量化考核指标,包含日常管理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设备维护工作量等,并通过调查分析、不断实践修正考核指标。合理公正的考核制度可以激发实验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该院还会定期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实验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自己的工作,规范其行为,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实验队伍健康成长。
2) 试剂及仪器的管理。该院中心实验室试剂和仪器众多。试剂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类的药品及气体,要求合理储存和使用。仪器设备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流动分析仪、CNS 分析仪、电热恒温培养箱、火焰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其中有些仪器涉及到易燃易爆气体。如何对这些试剂和仪器进行管理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的做法如下:
①整理:该院对试剂库全面盘点,列出试剂清单,方便查阅,对过期试剂及时进行清理;所有仪器进行清点和编号,将不常用仪器进行整理保存,停用仪器进行报废。
②整顿:所有需要用的试剂按照易燃、易爆、有毒、腐蚀、避光、易潮等标准进行分类存放于不同试剂柜,做好标记。将大型精密仪器放置在专门的仪器室,并且保证每台大型仪器都有自己的专属空间,互不干扰工作运行。将常用的小型仪器设备放在方便和显眼的位置。每台仪器均贴有标识,注明设备编号、校准日期等信息。